當時情治單位最早的調查對象,鎖定幾位本來預備搭乘該班機,但在最後一刻更改行程的人,包括了本來該在那架飛機上執勤但臨時請病假的周黛蘋、一位民航空運公司員工(他持公司免費往返台中機票,但只坐了單程,回程改坐汽車)、一位臨時決定退票的女性乘客。
以前的農業社會,大概方圓數百公尺就會有一個信仰中心,除了是大家的精神依託,也是重要的聯誼場所,充當平日聚會的地方,統稱為「公廟」,通常是村民、里民或信徒所集資興建的。通常爐丹都是合著熬好的藥湯一起喝,雖然劑量輕,但有時會因為神明加持的心理慰藉,再搭配服藥,有意想不到的效果,有時心裡的慰藉,比吃藥還來得有效,我想神明也多半扮演此角色吧。
在老一輩人們的心中,神明無所不能,有病痛時,除了尋求醫生的協助外,也會尋求神明的幫忙,或是在束手無策時,求神問卜更是重要的參考依據。家中這本藥籤手抄本,還是當年我阿公親手核對廟內藥籤,一張張抄回來的,且不單單是我們家必備,只要是附近稍有歷史的中藥舖,也都一定會有,可見在醫學不發達之際,到廟裡求藥籤,多麽普遍,可想而知,當時神明的工作量肯定比現在更重。有時還不只一本,若附近廟宇多,兩、三本也都是有可能的。或許依現在科學的角度來看,求藥籤這件事,大多數年輕人會覺得不可思議,也會認為太過迷信,但迷不迷信,見仁見智,從精神層面來看,神明未嘗不是另一種形式的心理醫生?相關書摘 ▶《藥舖年代》:在藥櫃子是藥材,到廚房就變香料書籍介紹本文摘錄自《藥舖年代:從內單、北京烤鴨到紫雲膏,中藥房的時代故事與料理配方》,麥浩斯出版*透過以上連結購書,《關鍵評論網》由此所得將全數捐贈聯合勸募。手動製藥丸機、全腳動研磨機、南剪/北剪,藥籤等
作者:王立楨 7個民航史上的懸案,揭開神秘民用航空事件的真相。那幾篇解密的檔案分別是: 《由航空醫學的觀點來看B-908號飛機的失事》(A Report on B-908 Aircraft Crash Accident Viewed from the Angle of Aviation Medicine),這篇報導是由民航空運公司醫務處處長鄭文思醫師所寫。她也表示德國對中國投資持開放態度,歡迎所有中國企業到德國投資。
梅克爾表示,她與中國總理李克強討論到香港局勢,並提出需以和平方式來解決。他說,中國市場足夠大,而且隨著發展會越來越大,將給德國和世界各國帶來更多新機遇。這樣的倚賴在柏林看來既是成就、也是拋不開的拖累。《德國之聲》(DW)報導,他們計劃與中方簽署能源、航運,電動汽車、保險、廢物回收等11項合作協定。
德國長期以來就是中國在歐洲最大貿易夥伴,雙邊的銷售額去年來到1950億美元,這是她擔任總理將近14年來第12次訪中但在「台灣本土化運動」的發展下,過去的「大中國主義」逐漸被所謂的「福佬沙文主義」所取代。
隨著解嚴後風起雲湧的「台灣本土化運動」,各族群開始要求重視其原生文化,抵抗過去「國語政策」的毒害以復興母語。「政治正確」往往被曲解為所謂的「主流意見」,也就是多數人持有這個看法,你就必須遵循的群體壓力。「文化帝國主義」意即壓迫者基於自己的文化經驗為基準擴展為普遍的社會規範。從女性主義的觀點看福佬沙文主義的文化霸權回顧台灣的歷史,不難發現台灣的歷史就是一段關於先來後到的移民史。
因為在我們習以為常的思維中,「客家族群」就是可以被我們拿來開玩笑的族群。這樣的文化帝國主義更加助長了福佬沙文主義的霸權,對於「客家族群」的污名進階會導致客家身分認同的逃避,進而使得整個客家族群在整體社會中的族群權力關係中,繼續加深其弱勢的困境。「客家笑話」正是以一種文化帝國主義的形式展現,在這個笑話中,我們無意間接受了客家族群的刻板印象。這種心態完全無視了開了這個玩笑所造成的「外部成本」,也就是被「開玩笑者」所被踐踏的族群認同與所產生的痛苦。
本文欲以以上的脈絡討論,對於這種牽涉敏感神經的「笑話」,我們應該以何種態度看待,並在文末提出筆者的觀點兼論政府(客委會)在這次事件中的處理手段是否妥當提出看法。從最基本的定義來看,我們可以知道所謂的「political correctness」(簡稱PC)所追求的是一種自我要求,要求自己將他者當成目的並給予最基本的尊重。
如果以功利角度來看,雖然講述這個笑話可以為部分人士帶來樂趣,但同時「客家族群」所承受被誤解與社會刻板印象所帶來的痛苦,並不會少於所帶來的樂趣。普遍來說,在台灣,「政治正確」這個概念往往被誤解誤用。
但若我們去考察「政治正確」的歷史脈絡與真正政治正確涵義,我們能夠發現「政治正確」是要求我們對於社會上不同族群或與我們有差異者給予最基本的尊重,其形式是透過日常對話中那些可能帶有偏見涵義的字句做修正,以中性的語句代替。「文化帝國主義」的壓迫同時也適用於族群關係中。客家族群再度成為被刻板印象針對的群體。文:王鉉淯關於「客家笑話」的爭議,主要起源於在各大社群網站上流行起針對客家精神「勤儉」、「節省」的訕笑與醜化。因此在這個情況下,為何我們需要去選擇一個可能造成他者「痛苦」的休閒娛樂呢?生在一個享有自由民主的國家中,每個人確實都有選擇其休閒方式的自由,但於此同時我們所選擇的「娛樂方式」是否給足了那些應該與我們平等的群體足夠的尊重呢?生活於資訊科技發達的21世紀,我們擁有大量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娛樂產業,現代人類所能尋求的感官刺激與娛樂模式並不貧乏,人類真的沒有那麼容易感到無所事事與無聊。臉書和PTT上多則「客家哏」直接將客家精神引申為「小氣」、「吝嗇」的集體刻板印象,並以此種惡意曲解的刻板印象為笑點製造笑話貼文賺取點閱率。
」等語句來質疑批評過於認真嚴肅看待這個笑話,借此來正當化自己的「客家笑話」純屬玩笑娛樂,不需對於造成的傷害進行負責,因為這僅僅是句無關緊要的「玩笑話」而已。一種基於政治正確的觀點此次關於「客家笑話」的爭議正是一個典型的「政治正確」與「言論自由」之間衝突的矛盾。
比如說「父權結構」所鼓勵的「陽剛崇拜文化」,使人無意中接受了社會上潛在的男女不平等現象,並習以為常不以為意。在這個錯誤的見解下,政治正確成為單純聲量與聲量之間的較勁,於是乎政治正確就給了人們誰大聲誰就贏的錯誤刻板印象。
正義魔人?缺乏幽默感部分為「客家笑話」辯護者,最常見的回應就是「你是正義魔人?」、「你太缺乏幽默感了。透過汙名化方式,使得在族群之間的權力關係中,客家族群處於下風的被宰制關係,客家族群成為論述的弱勢以是不爭的事實。
過去中國國民黨主政時期對於本省族群、客家族群、原住民族群……等等各族群權益的漠視我們仍然歷歷在目,比如說國民黨所推行的「國語政策」。單純將客家族群的存在當作娛樂的「手段」,嘲笑的客體,而忽略了「客家族群」本身的主體性。也就是說「閩南語」的才是真正的台灣人的這種思維,客家族群文化與原住民文化再度成為少數的弱勢文化徘徊於主流文化論述的邊緣地帶。從最基本的尊重來看,所謂「客家笑話」本身就不符合道德約束,雖然這種言論並不違反法律,但基於道德的堅持,我們仍應該對於這種有可能傷害他人的笑話,提出譴責。
對於客家族群的嘲笑與刻板印象汙名化,連最基本尊重差異群體的相互尊重都做不到。各族群先後來到台灣,共組成現在台灣多元文化的樣貌
透過汙名化方式,使得在族群之間的權力關係中,客家族群處於下風的被宰制關係,客家族群成為論述的弱勢以是不爭的事實。因為在我們習以為常的思維中,「客家族群」就是可以被我們拿來開玩笑的族群。
單純將客家族群的存在當作娛樂的「手段」,嘲笑的客體,而忽略了「客家族群」本身的主體性。各族群先後來到台灣,共組成現在台灣多元文化的樣貌。
但在「台灣本土化運動」的發展下,過去的「大中國主義」逐漸被所謂的「福佬沙文主義」所取代。因此在這個情況下,為何我們需要去選擇一個可能造成他者「痛苦」的休閒娛樂呢?生在一個享有自由民主的國家中,每個人確實都有選擇其休閒方式的自由,但於此同時我們所選擇的「娛樂方式」是否給足了那些應該與我們平等的群體足夠的尊重呢?生活於資訊科技發達的21世紀,我們擁有大量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娛樂產業,現代人類所能尋求的感官刺激與娛樂模式並不貧乏,人類真的沒有那麼容易感到無所事事與無聊。在這個錯誤的見解下,政治正確成為單純聲量與聲量之間的較勁,於是乎政治正確就給了人們誰大聲誰就贏的錯誤刻板印象。一種基於政治正確的觀點此次關於「客家笑話」的爭議正是一個典型的「政治正確」與「言論自由」之間衝突的矛盾。
過去中國國民黨主政時期對於本省族群、客家族群、原住民族群……等等各族群權益的漠視我們仍然歷歷在目,比如說國民黨所推行的「國語政策」。」等語句來質疑批評過於認真嚴肅看待這個笑話,借此來正當化自己的「客家笑話」純屬玩笑娛樂,不需對於造成的傷害進行負責,因為這僅僅是句無關緊要的「玩笑話」而已。
正義魔人?缺乏幽默感部分為「客家笑話」辯護者,最常見的回應就是「你是正義魔人?」、「你太缺乏幽默感了。「客家笑話」正是以一種文化帝國主義的形式展現,在這個笑話中,我們無意間接受了客家族群的刻板印象。
「文化帝國主義」的壓迫同時也適用於族群關係中。也就是說「閩南語」的才是真正的台灣人的這種思維,客家族群文化與原住民文化再度成為少數的弱勢文化徘徊於主流文化論述的邊緣地帶。
留言0